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10月20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吃动两平衡,健康伴我行”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在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刘云曼为在校师生和家长们讲解了“吃”与“动”的健康秘诀。

刘云曼提醒,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同样危害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0年中国超重肥胖率上升,2015年到2019年,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达19.0%、肥胖率达10.4%,成人超重肥胖率更是高达50.7%。肥胖可能引发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青少年缺乏自信、社交孤立等心理问题,陷入“越胖越不爱动,越不动越胖”的恶性循环。
学会看食品营养标签,则是避开“隐形糖”和“隐形油”的关键。刘云曼说,购买包装食品时,可以关注食品营养标签上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强制标示项目,警惕高糖、高饱和脂肪类食品。日常饮食则需遵循《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2)》,合理搭配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鱼肉蛋豆类。
刘云曼建议,选择食物时可参考“红绿灯法则”:绿灯食物(如蒸煮杂粮、非淀粉类蔬菜、原味乳制品)可优先多吃;黄灯食物(如精白米面、部分精加工根茎类蔬菜、含糖酸奶)需控制量;红灯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蛋糕、高糖果汁)则应尽量避免。此外,家长要帮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如规律进食,不跳过早餐,睡前2小时不进食,与家人共同进餐,不被广告诱导选择不健康的食物等。
“每天60分钟是青少年运动的‘底线’。”刘云曼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提出,5~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需要至少60分钟中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且每周至少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活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同时要严格限制屏幕娱乐等久坐时间。她建议,实现“吃动平衡”,可以从建立“聪明”的目标开始,将“我要减肥”的结果目标转化为“每周运动3次、每次1小时”“每天吃够3份蔬菜”的行动目标,让目标更具体、可量化、可实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